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草木初萌的同时
也是娃们“抽条”的黄金季节
既往的研究表明:
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速度在一年中并不是平均分布的,相对于秋冬天,春夏季的能够获得更快的生长速度,而且有观察发现,纬度越低,这种现象越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本上还是在春夏季获得的日照时间更多、户外活动更丰富以及较低的心理压力有关。
所以说,想通过补钙长高这事儿,七分天注定(遗传),三分靠打拼哦(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压力和疾病)~
常见的补钙误区
误区1 补钙越多越好
想必大家都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过量补充只会适得其反,多余的钙质无法被身体充分吸收利用,肾脏也没法正常排泄,长期沉积在体内的钙质可能会诱发高尿血症,孩子可能会出现腰痛、血尿等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到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厌食、恶心、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补钙过量会堆积在心脏瓣膜上,影响到心脏功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血管壁堆积的钙可使血管硬化;肠道堆积的钙会抑制钙、锌的吸收,造成身体缺锌缺铁,致使孩子出现贫血、生长发育缓慢以及免疫力低下等问题。
钙质的主要功能是强化骨骼、增加骨质密度,如果补钙过量,易导致骨骼过早钙化,骨骺提前闭合,使长骨发育受到影响,缩短长高年限, 继而影响到最终身高。并且骨中钙的成分过多,会使骨质变脆,易发生骨折。
误区2 单一补钙
钙质和维生素D是相辅相成的,在补钙的同时一定摄入维生素D作为载体,才能被人体有效吸收,不然补充再多也是徒劳无功。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它是打开钙代谢大门的金钥匙,在服钙片时,应适量口服鱼肝油等维生素D制剂,或者让孩子多晒太阳自身合成维生素D。
误区3 骨头汤是补钙圣品
长期以来,我们都被灌输喝骨头汤能补钙的观点,为此,在娃成长的关键期,几乎所有家长都奉行"补钙就喝骨头汤"的说法,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骨头中的钙都是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它的熔点较高,很难溶于水,即使汤汁熬得再久,钙含量也是微乎其微的,补钙作用并不大。据统计,一碗猪骨的含钙量仅约为19mg,浓白的汤汁不是钙质,而是骨髓里的脂肪,并且骨头汤中含大量的油脂,孩子经常喝容易诱发肥胖症,反而会“催熟”娃。
长高的几个关键因素
因素1 睡眠
睡眠是我们全身获得休息的主要方式。老话说的好“人在睡中长”。这是因为对长个子非常重要的一个激素——生长激素而言,它的分泌受到了生物钟的严格调控。生长激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也就是平时分泌极少,每间隔一段时间出现短时间的大量分泌)。
青春期前和成人期,这种脉冲式分泌主要在睡眠状态下完成,睡眠中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到了青春期的时候,觉醒状态下也有生长激素的脉冲式分泌,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身高突增的原因之一。
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晚上10点—凌晨2点之间,入睡后35—45分钟开始分泌量增加,且深睡眠会分泌得更多。
不过即使错过10点前入睡,也不用担心生长激素就不分泌了。从一些研究上看,睡眠时间长要比睡得早更管用。因此父母要帮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有足够的睡眠。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每天充足睡眠的时间是不一样的。?1岁至3岁:12-14小时;?3-6岁:不少于12小时;?6岁到12岁:不少于10小时;?12岁至18岁8-9小时。
因素2 饮食
2020年,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发现“过去35年里,中国青少年身高增幅名列前茅,其中男孩身高增幅居全球首位,中国男女生身高均居东亚第一”。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和我国国力提升导致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态和卫生条件的持续改善密不可分。
想让孩子长高,不仅营养要充足还不够,还要保证营养的均衡,饮食上应注意荤素搭配、有粗有细,食物品种尽量多样化。
这类食物可以吃吃看
蛋白质
研究人员把提高中国青少年身高增幅的主要原因归于动物性蛋白的消费大大增加。动物性食物中富含的蛋白质是人体长高的主要原料,每天应保证一定量的供给。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如瘦肉、鱼、虾等海产品,动物内脏、鸡蛋、牛奶中,豆制品也是较理想的优质蛋白来源。
微量元素
各种微量元素对促进生长发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故应让孩子多吃新鲜水果和海产品、坚果类食物。
钙质和维生素D
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也要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钙的来源完全可以从膳食中获得,并不用通过服用钙片。牛奶是最理想的钙质来源,建议70%~80%每日所需的钙应从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中摄入。因此每天应该让孩子喝一定量的牛奶(学龄期400-600ml/d),一般来说,230ml的牛奶可提供300毫克钙,和1杯酸奶或45克的奶酪提供的钙相当。素食,例如绿叶菜、豆荚、果汁、坚果、经过营养强化的燕麦片也含有高生物利用度的钙。
通过日常饮食当去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很困难,所以建议每个人常规补充维生素D。1岁以内的健康婴儿每天应当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1岁以后的健康人应当每日补充600-800单位维生素D。
因素3 运动
运动的儿童比不运动的儿童平均高2-3厘米。因为运动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
适量的运动还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此外还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运动的种类并没有什么限制,全身舒展性的运动都可以,跑步、游泳、挥拍运动、跳绳、球类都是适合的。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周不少于4个小时的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活动。
因素4 青春发育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进入生长高峰,同性别的孩子在青春期获得的身高增长量大体一致。因此,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的基础身高对成年后的身高意义非凡。
总的来说,女孩开始发育之后就开始加速生长,男孩则常常在发育大概两年之后开始加速生长。据研究,女孩在生理期到来之后、男孩出现变声后,长高速度都开始减慢,但这并不是说以后不会继续长高,通常还会继续慢速增长5-7厘米达到最终身高。
京ICP备18036574号-2
官方唯一网站:www.1dian5.com 1.5视力中心总部热线:400-838-2227/400-668-1515